而在北京城崇祯皇帝正在思索如何对待登莱地区,而内阁首辅温体仁也在考虑,相比于崇祯皇帝需要翻看资料自己考虑。温体仁就不需要那么多辅助的资料,在将袁崇焕送入大牢带来的巨大胜利后,乘胜追击以弹劾登莱地区的政治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而随着登莱军告捷的公文从登莱一路高唱到北京城内,那些曾经的弹劾抹黑反而变成了笑话。
对于朝廷多个势力来说这是重磅消息,在朝廷大员眼中,登来一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内阁官员与各部官员,虽然手中没有崇祯皇帝那样手中有上一任天启帝保留下来的书信公文,但是大家都很清楚,登来地区与天启帝的关系很密切。
而登莱地区颇有一些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情况,在天启年间,阉党与东林党的政治斗争中,魏忠贤曾经派出阉党成员进入登莱地区,以重新恢复矿监的形式插入钉子。但是当时的天启帝却第一时间就训斥了魏忠贤,随着阉党的成员离开登莱,当时被排挤打压的东林党成员也动了心思,上了一封以协助登来加强对辽东援助的名义请求前往登莱的折子,结果被留中不发没了下文。
导致整个天启年间,阉党与东林党的党争中确实没有波及到登莱地区。虽然没有天启帝与登来地区双方的公文折子,但是各部官员却很清楚,登莱地区的各地官员任免却是由天启帝直接负责,户部,兵部吏部,都不能进行任何插手。不过与其说是任免由天启帝直接负责。更确切的说在万历末年到天启整个执政过程中,登来地区的官员变化非常小。保留原有官位,官职接到的最多就是天启皇帝个人的嘉奖。
而天启年间登莱地区既不属于阉党也不属于东林党,甚至与清流也没有任何瓜葛的现实,在天启7年执政过程中,登莱地区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户部兵部确实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这种独立于整个朝廷之外,或者说独立在官僚体系之外的地区,对于整个官僚体系来说,反倒是巨大的威胁。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种独树一帜的政治地位,在天启一朝一直被天启帝保存,而随着崇祯皇帝继位,在初期依旧保留了这种独立状态,而现在女真人南下,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是非常大的震动。而风头正盛的东林党也希望借着这次机会,以获得登莱地区的想法。
毕竟相比于整个大明文武不合的情况。在登来却没有出现过。甚至于登来地方的文官与武官的配合程度,在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是非常难得的。以至于这种坚固的堡垒甚至无法从内部进行攻破。而登来这个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要兵有兵的地区,是哪个政治势力都希望握在手里的。随着大家将袁崇焕作为替罪羊投入大狱,大家也想希望借着这次朝廷政局的巨大波动,来通过更强烈的外部动荡敲开登莱这个独立体的缝隙。
而登莱在辽东作战大捷的消息,也将这些有想法的政治势力的念头给切断了。毕竟如此大的胜利,在整个与女真人的作战中都是非常罕见的。而手中有如此大战果的登莱,很显然已经形成了一股单独的势力。现在谁的拉拢在这种情况下都显得可笑。唯一能做到的可能就是与其进行合作。毕竟如果不能收下当狗,那只能作为自己最有利的政治盟友。
但是对于温体仁来说也并非是完全需要这个盟友,毕竟在他的手中有比崇祯皇帝更多的消息,现在沈阳城已经被辽东义军攻破。这支义军需要朝廷的认可,更需要朝廷中大员的政治支持。如果可以说动关宁锦防线剩余部将以及登莱支持,与沈阳成为中心,在沈阳周边打一场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很有可能一股消灭女真人。
想到这里的温体仁决定让这一封已经到达北京城7天的信件,交给崇祯皇帝。
不过再将这份折子交代给崇祯皇帝之前,还是需要润色一下的。至于如何润色?无非就是将本不存在的朝中东林党成员。在这场攻破沈阳的战争中加一些戏份,以至于不会出现东林党一事无成的现象。
当然这些也是需要前期准备的,在内阁诸位大人得到这份公文的经过上就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有利于温体仁的巧合,相比于登莱地区将告捷的公文传递到北京,沈阳城被义军攻陷的消息却不能大张旗鼓的进入北京城。而这份信件也是在皇太极撤离蓟州,东林党人在路上截获的。而在截获这份公文之后,文体人就以私人名义发送了一封信件传达向沈阳城。但是距今为止双方之间其实并没有更确切的通讯,毕竟距离实在是太过于遥远。
但是温体仁以自己现有的政治地位向沈阳城义军传达了一定的官职许诺。有人会想到其实赵率教更早于整个计划之前就已经回到山海关,这里就要不得不提一个历史上不存在,但是发生在赵率教身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赵率教为了更快返回山海关,整个队伍直接从关宁锦防线撤往山海关。在通过锦州时,身穿缴获后金军甲胄的赵率教部被部分留守军官判定为后金军,双方发生了短暂的交火。赵率教虽然没有受致命伤,但是在后期快速回返的过程中,还是因为年纪大,到达山海关时已经在昏迷状态。那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了,而且皇太极安排的最后压轴兵马刚刚离开不过三天时间,整个北京城还是在戒严的状态。二月二十五赵率教的折子才送到北京城,那时候整个北京城都是弹劾登来的消息。而沈阳城发过来的消息是二十八日才到的。
至于赵率教为什么没有提前将报捷的公文发送到北京城?事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信使都不能够安全的到达北京城。而且沈阳的书信就如上文提到的并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前进。
这份被温体仁润色过的折子放在崇祯案头的时候,年轻的崇祯皇帝更是欣喜万分。如果辽东有这么一只义军存在,那么就说明整个辽东地方出现了一只独立于关宁锦守军与登莱军以外的一支不仅具备战斗力而且占据绝对有利位置的特殊武装。而现在如果自己明确给这些义军一些官职官位。再配合关宁锦的兵马与登莱军很有可能一鼓作气重新光复沈阳。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登来军并不会如他的意,毕竟现在登来军很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根本出不起这次战略决战所需要的物资和财力,登来军这次辽东作战其实总体花费是非常大的,如果单从成本上来计算,远远超过萨尔浒之战的开支,而且关宁锦防线的明军也不会主动出击。
但是崇祯皇帝却并不会考虑这些。心情激动的他决定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商议此事的具体安排。
而同样欣喜的是南太政治局,通讯船只在恢复东来与辽东的海上运输之后,第一时间就将信件传达到了南太,整个南太政治局都是激动不已,毕竟随着辽东战斗的结束,大量马匹人口将会陆续补充到兴华公司。马匹或许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但是人口对于整个南太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物资。借着还在大明本土工作的兴华公司人员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南方什么都有。最缺的还是人。”
“这次辽东来的百姓基本上以老弱妇孺居多,经过长时间的海运之后,估计也会淘汰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这是很不错的情况。现在翠屿省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填充。而且这次也抓捕了很多铁杆汉奸,有了这些劳动力,铜矿也可以供应更多矿石。我看今年年底部队装备五式火枪应该可以做到。”杨向东放下手中的公文,开心的说道。
“确实是个好消息,而且这次来的蒙古部落对于我们在澳洲的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帮助,毛皮和肉产量也会有增加,不得不说战争确实是获取原材料和资源的最好手段。”陶学詹附和道。
“要不皇太极怎么这么着急拿下进攻北京城?”老二嘲讽的说道。
“最近荷兰那里还是要求我们停止对马六甲海峡两岸苏丹国的武器供应。”钱桂松说到。
“看来荷兰人的军事压力很大呀,不过武器利润确实是不少。我看文莱国王做武器的转口贸易挣的盆满钵满。既然荷兰人搞定不了我们,那很有可能要向文莱国施压。我们和文莱国签订了边界和友好条约,而且我们一直在着重不干涉文莱国内政的宣言,不过这段时间文莱国王确实是安排了很多贵族子弟和优秀人才来我们这里学习。而且人家很舍得花钱采购装备。”李小哥语气也很认同。
“在这点上文莱国就比荷兰佬强太多,不知道河南人怎么想的,最近在巴达维亚港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他们搜集了整个南亚地区所有冶铁和制作工匠,这段时间他们在积极的采购成品铁锭,和商业部也洽谈了一些合同。相比于他们葡萄牙人也比较开明,他们清楚短期内如果自己建设兵工厂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他们也在积极采购各种武器装备用来防御果阿。葡萄牙大使这段时间希望我们通过往来商业贸易的船只,将部分人员送到吕宋进行军事培训。”钱桂松说到。
“培训的事情我看就没有太多的必要,年底之前又会淘汰一部分的装备。我看不如直接卖给葡萄牙人,至于文莱国的培训人员,咱们现在出售给他的都是三式火枪。直接安排其装备所需要的培训就可以。不过政治部也是需要配合,公司还是希望文莱国在政治倾向上完全倒向我们。其次文莱国一定要保持其政治稳定,我们不要清一色。”杨向东叮嘱。